穴位分布在人体头面、颈项、躯干、四肢,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这些穴位在接受点压时无明显痛感,会有轻微酸胀感觉。但当机体发生病变时,某些腧穴在受到点压时会疼痛较剧烈。
砭术利用腧穴诊断疾病系使用砭锥的尖部或砭板的板尾对准穴位点压,施力轻重视症状加以区别。例如某患者右腹部疼痛,时轻时重,无其他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稍高于正常值。使用砭锥点压足三里、阑尾穴、胆囊穴,该患者仅在阑尾穴受到点压时疼痛难忍,因而诊断为慢性阑尾炎。经砭术治疗两次,症状消除,查白细胞值恢复正常。当机体脏腑发生病变时,在背部足太阳经相应俞穴会有所反应。如某患者经常胸闷、气短、乏力,自觉心中不适,又无其他明显病症。使用砭锥尖部在患者背部膀胱经自肺俞向下划至肾俞穴,在经过心俞时患者有明显痛感,又在心俞穴位进行点压,患者疼痛难忍,即可判断病位在心。
砭术利用穴位点压来判断病位、患病脏腑和所属经脉,列表如下:
点压穴位判断病位与经脉
太名
|
病 位
|
症属经脉
|
云 门
|
在肺、气管、呼吸系统
|
手太阴经脉
|
合 谷
|
在面部、上肢
|
手阳明经脉
|
足三里
|
在胃、脘部
|
足阳明经脉
|
公 孙
|
在脾、胁肋部
|
足太阴经脉
|
血 海
|
在血、女子患妇科病症
|
足太阴经脉
|
后 溪
|
尿路、膀胱
|
手太阳经脉
|
心 俞
|
在心及心血管系统
|
足太阳经、手少阴经脉
|
肝 俞
|
在肝、在血、在目
|
足太阳经、足厥阴经脉
|
委 中
|
在腰、在肾
|
足太阳经、足少阴经
|
照 海
|
在肾
|
足少阴经
|
内 关
|
在心系、在胸
|
手厥阴经,手少阴经脉
|
风 市
|
在胆、在胁或腿
|
足少阳经、足厥阴经脉
|
行 间
|
在肝、在目或腹股沟
|
足厥阴经脉
|
大 包
|
在脾、在血
|
足太阴经脉
|
头 维
|
在目,屈光不正
|
足厥阴经脉
|
太 阳
|
在胆,在半表半里
|
足少阳经脉
|
中脘
|
在胃、在气
|
任脉
|
关元
|
在阴、在小腹
|
任脉
|
命门
|
在肾阳
|
督脉
|
大椎
|
在颈项、背部
|
督脉
|
百会
|
在气、在阳
|
诸阳经
|
会阴
|
在阴、在生殖系统
|
任脉
|
随症取穴,也叫“经验选穴”,是砭术治疗方法之一,也是腧穴在砭术治疗中应用最多的方法。本法是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操作,是砭术治疗原则中证症同治,病症同治在腧穴运用时的体现。临床常见随症取穴列表如下:
随症取穴及操作手法
症 状
|
取 穴
|
操作手法
|
咳 嗽
|
列缺、太渊、身柱、肺俞
|
点刺
|
气 喘
|
天突、膻中、定喘、肺俞
|
点压
|
痰 多
|
中脘、丰隆、足三里
|
点压
|
发 热
|
大椎、曲池、外关
|
刮法
|
惊 厥
|
水沟、承浆、合谷、太冲、阳陵泉
|
点刺
|
昏 迷
|
水沟、中冲、百会、劳宫、涌泉
|
点压
|
虚 脱
|
气海、关元、神阙、百会、素髎、足三里
|
振法,点压
|
自 汗
|
合谷、复溜、肺俞
|
点压
|
盗 汗
|
阴郄、后溪、照海
|
点刺
|
项 强
|
大椎、天柱;列缺、后溪、昆仑
|
刮、点刺
|
胸 闷
|
膻中、内关
|
守、拍
|
心 悸
|
内关、郄门、心俞
|
点压
|
心 痛
|
膻中、巨阙;内关、大陵
|
守、点压
|
胃 痛
|
中脘、梁门、梁丘、胃俞、足三里
|
点压
|
呃 逆
|
天突、膻中、中脘、膈俞、足三里、翳风
|
点压
|
胁 痛
|
支沟、阳陵泉;大包、章门、期门
|
点刺、振法
|
胆绞痛
|
日月、太冲、阳陵泉、胆囊穴
|
点压
|
腹 胀
|
中脘、公孙、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
点压
|
便 秘
|
内关、支沟、足三里;天枢、大横
|
点刺、振法
|
脱 肛
|
百会、气海、长强、承山
|
守法
|
遗 尿
|
关元、肾俞
|
守法
|
尿 闭
|
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合谷
|
点压
|
痛 经
|
关元、地机、三阴交、血海、足三里
|
点压
|
皮肤瘙痒
|
血海、曲池、合谷、太冲、三阴交、风市
|
点压
|
目赤肿痛
|
印堂、攒竹、丝竹空、太阳、太冲、行间
|
点刺
|
鼻塞、流涕
|
迎香、上星、印堂、通天、风池
|
点压
|
口 臭
|
大陵、劳宫、合谷、内庭
|
点刺
|
牙 痛
|
颊车、下关、合谷、二间、内庭、手部牙痛点
|
点刺
|
牙关紧闭
|
颊车、下关、合谷、水沟、承浆
|
点刺
|
咽喉肿痛
|
少商、鱼际、内关、合谷
|
点刺
|
失 语
|
廉泉、合谷、哑门、内关、通里
|
点压
|
|